恪守初心载问载行(精选文档)

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恪守初心载问载行(精选文档),供大家参考。

恪守初心载问载行(精选文档)

 

 恪守初心载问载行-中学语文论文

 恪守初心载问载行

  高翀骅

 2006 年华东师范大学博士毕业后,我回到了母校——上海市格致中学。当时进入中学的博士生并不多,张志敏校长笑称我为“独养女儿”,但并不是所有人都理解我的选择。

 对我来说,为什么选择回母校教书?答案很简单,就是喜欢。《华严经》里说“不忘初心,方得始终”,我乐意和一群敏锐又不脱天真的中学生一起读书成长。这就是我的“初心”。

 回顾近十年的教学,我能做到“不忘初心”,或许是因为这样几个问题一直推动着我。

 “你为什么要这样教?”

 回到格致中学后,特级教师高润华成为我的师傅。高老师是我们语文组图腾柱般的精神领袖,年近 80 的她对我这个徒弟甚是用心,每周听完我的课,回到办公室后,打开她写得密密麻麻的听课笔记,然后说:“我前两天又把这篇课文好好看了看,现在我们来谈谈——你为什么要这样教?”

 为什么要这样教呢?那时的我想得很简单,就是不愿被教参的教学设计束缚住。高老师听后微笑着说:“能够另辟蹊径是好的。但好的教学设计关键不在新颖,而在于能不能帮助学生深入到文本中,会不会打破课文原有的逻辑结构,是不是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力。”

 高老师的话,促使我反思:教学《跨越百年的美丽》,让学生先把叙述性的文字提取出来读,固然可以让他们很快对居里夫人的人生有所把握,但可能会

 削弱学生对文本叙议结合这一特点的感受;教学陶渊明的《饮酒》,与其引入《归园田居》,不如将《饮酒》的“序”分析透彻更能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;教学《香菱学诗》,辨析林黛玉和薛宝钗对待香菱学诗的不同态度,确实可以加深学生对《红楼梦》的理解,但在教学中所占比重还需斟酌;……为了回答高老师的“为什么”,我开始沉下心来,反复阅读文本,揣摩学生已有的认知和他们的需要,不断改进我的教案。渐渐地,我感悟到这个“为什么”的背后,其实是高老师对于教师职责的一种体认:我们为传承而存在,我们的教学必须落实在学生的发展上。

 “最近看了什么书?”

 “最近看了什么书?”对我而言不是一个轻松的问题,特别是当问话的是我的舅公——台湾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张元先生的时候。

 舅公在大学开的课是《资治通鉴》,但课前却有一个深受学生喜爱的环节:每周推荐一本好书。这些书不受“历史”专业的限制,来自文理工各个领域;这些书很少来自故纸堆,更多是近年来在国际上受到肯定的作品;这些书都是舅公自己读过,受到触动的。

 舅公的做法让我知道:“最近看了什么书?”是在提醒我,阅读是充实自我的最重要方式;“最近看了什么书?”是给予这个信息泛滥时代一个有力回应——教师可以用自己精当的抉择点亮学生的迷茫;“最近看了什么书?”是告诉学生,课堂只是学习的一个场所或一个环节,并不是学习的全部。

 我努力追着舅公推荐的书目看,尽量去发现一些好书来让自己更响亮地回答他的提问。我告诉舅公:彼得·海斯勒的《江城》里,我最喜欢的一段是老师把莎士比亚的一首十四行诗打乱后,让学生重新排序,他本以为这是不可能完成

 的任务,但学生成功了。他们反复读这些诗句,轻轻地在桌上打着拍子,他们仿佛听见莎士比亚情感的流动。在教学中,我们常常抱怨学生在情感的感知上非常隔膜,其实学生的情感没有消失,只是被深埋了,教师要做的就是去“唤醒”他们。

 我用自己获得的读书信息来调整我所教的班或负责的年级的“课外阅读推荐书目”,把“最近看了什么书?”这个问题给予学生。学生从教科书里探出头来,不再沉迷于穿越仙侠,不再甘于做《小时代》的粉丝,而是开启高层次的阅读与思索:是他们,在课上畅谈海明威与菲兹杰拉德的高下;是他们,告诉我斯维拉娜·亚历塞维奇的心路。在感受到“最近看了什么书”的压力的同时,他们也拥有了解答这个问题时的喜悦与满足。

 “有了问题之后呢?”

 2015 年 7 月我被推荐参加第五届“圣陶杯”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,执教房龙的《(宽容序言》一课。赛前磨课时,我的“课堂上的主问题应来自学生的预习”的观点被上海市教研员步根海、范飙两位老师认同,但他们也追问道:“有了问题之后呢?”

 几次试讲时学生普遍提出问题:“为什么要写先驱者的尸首荡然无存,被豺狗拖入自己的洞穴?”讨论交流后,学生的答案往往停留在“增加文章的悲剧感”这一点上。究其原因:一是学生对于寓言中这种不太合乎情理的部分到底应该怎样读,并没有方向;二是这个问题和主旨之间的关联不明显,学生难以摸索求得路径。

 带着“有了问题之后呢?”的思考,我认真琢磨,找到了突破口:课上,我先就学生以往阅读寓言的经验给出思考方法,先拆解大问题,设置一系列的小

 问题,再引导学生结合文本一步步去思索。几次试讲后,我真正认识到,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不仅要让他们提出问题,给他们问题,还要为如何解决问题铺路搭桥。

 课堂上,看到孩子们思索的神情,释疑后的点头、喜悦,让我对教师应是“问题的引导者”的身份有了更深的理解与体验。

 或许因为学历的关系,大家总对我有着很多的关切和很高的期许,而我却总想抛开“博士”这个头衔,因为现在的我,就是一个教师,一个喜爱语文,喜欢学生,带着问题去解决一个个问题的反思者、引路人。走上杏坛不满十年,是前辈的经验和悉心的指点照亮着我前行的路。不忘初心,砥砺德行,我会继续努力。

 教学语录

 ◎语文老师要把读书当作生活的一部分而不仅是工作的一部分。读书,可以抵御倦怠和烦躁,更是切磋琢磨,精益求精的生命姿态。

 ◎教书是有意思的事,不仅能够让学生领略祖国语言文字之美,还能唤醒那些青稚而有潜力、朦胧而有意气的灵魂,让他们的意识在和文字的交锋中澄澈。

 ◎语文课堂上的“精雕细刻”,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方法。哪怕是一个关联词的反常运用,如果能够引发学生的注意和思考并进一步体验,就会加深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。

 ◎优秀的语文教师不一定是思想者,但应该是一个思考者。思想是答案,思考是过程,教师应该一直是走在探索生命价值的过程之中,而不是躺在答案上。对教师而言,思考本身比思想的深广更有意义。

 (上海市格致中学 200001)

推荐访问:恪守初心载问载行 初心 恪守 精选